示例:规划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图,需要建立1Km×1km网格,再分析不同网格内不同用地类型的总面积为多少。
【一】建立网格
使用工具:创建渔网
输出要素类:要输出的图层要素名称。
参数一,渔网原点坐标。为网格区域左下角未旋转前的坐标X,Y值。例如需要建立20行,10列的1000m网格,未旋转前左下角坐标为35000,327500。
【模板范围,可以选择根据图层范围生成坐标范围】
参数二:Y轴坐标。该参数为旋转多少角度的旋转后坐标。例如,在上例中,原点坐标35000,327500。如果不考虑将网格旋转,则Y轴坐标可以输入35000,337500(这里不旋转就表示Y轴为正北方向,Y轴的X坐标就需要和原点的X坐标一致,Y轴的Y坐标在原点Y坐标基础上增加就行(可以是任意值,只是表示一个比例))
如果Y轴表示要旋转一定角度,那Y轴坐标就应该输入旋转之后的坐标情况。例如,上例中需要将网格以正北方向,顺时针旋转30°,那么Y轴坐标就应该输入旋转后的坐标:X坐标,可以输入Y轴旋转30°后,轴上任意一点(假定为A点)投影到横轴上X值,可以直接用网格的高度来算。比如上例中20行1000m的网格,在Y轴坐标最高为327500+20*1000=347500,则经旋转30°后,20*1000=20000m长度的网格旋转后位于斜边,则按照三角函数计算,Y轴X坐标增加(因为是顺时针旋转,因此是在原点坐标X方向上增加):20000*sin(30°)=10000;Y轴Y坐标增加:20000*cos(30°)=17320.508。因此Y轴最终的X坐标:35000+10000=45000,Y坐标327500+17320.508=344820.508
参数三:像元宽度/高度。按照上例输入1000。
参数四:行数/列数。按照上例输入20/10。
参数五:渔网对角。渔网对角坐标对应参数一的渔网原点坐标,是未旋转前的对角坐标。上例中,未旋转前原点坐标为35000,327500。则对角坐标为X:35000+10*1000=45000;Y:327500+20*1000=347500。注意:若像元宽度/高度,行数/列数都输入了,则渔网对角坐标可以不用输入。
参数五:创建标注点。建议勾选,输出网格中心点的标注点。可以提取网格坐标用。
参数六:几何类型。建议选择面。
【二】数据分析网格内不同用地类型的面积
使用工具:分析工具——范围内汇总
参数一:输入面。渔网网格所在图层/要素。
参数二:输入汇总要素。需要分网格汇总的图层,如示例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图层。
参数三:输出要素类。要输出的图层要素名称。
参数四:保留所有输入面。建议勾选。
参数五:汇总字段。字段名一般是选择要汇总计算的字段,如示例中需要汇总土地利用的面积,就选择面积所在的字段。统计数据:总和/平均值/最大值/最小值/标准差 等。
参数六:添加形状汇总属性。建议勾选。勾选后选择形状单位(m2,km2,公顷等)
参数七:组字段。这里选择要按照哪个字段进行分组汇总。如示例中需要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汇总,就选择土地利用类型所在的字段。
输出结果:输出结果有两个。(1)为渔网网格与土地利用图层分析后,1个网格中对应一共的面积是多少(未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)。(2)为生成的数据表,最终统计结果在此表中,即:1个网格中有哪些土地利用规划类型,分别的总面积是多少。